相比市面上的穩定幣,Gate GUSD 的獨特優勢是什麼?

robot
摘要生成中

在由 USDT 和 USDC 主導的穩定幣市場中,投資者往往面臨一個兩難困境:要麼持有幾乎零效益的穩定資產,要麼冒險追求高波動性投資。Gate 交易所於 2025 年 8 月推出的 GUSD,通過其獨特的「效益疊加」模式,巧妙地解決了這一難題。

GUSD 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穩定幣,而是一種與美元 1:1 掛鉤的數位美元理財憑證,由美國國債等低風險現實世界資產(RWA)和 Gate 生態系統收入共同支撐。這種創新設計使它在眾多穩定幣中脫穎而出。

01 效益機制革命:從靜態存儲到動態增值

與傳統穩定幣僅聚焦於匯率穩定和支付便利不同,GUSD 將產品思路向票據化資產靠攏,通過以美國國債等真實世界資產為底層支撐,把「到期效益」的概念引入了鏈上。

GUSD 自鑄造之日起就為持有者產生效益,當前年化報酬率達 4.4%,這一報酬率在穩定幣理財產品中頗具競爭力。

更重要的是,效益每日自動發放至用戶的現貨帳戶,實現了真正的被動收入,用戶無需進行任何操作即可持續獲得回報。

02 雙重效益架構:創新性的價值疊加

GUSD 最引人注目的特點在於其效益疊加機制。用戶在持有 GUSD 獲得基礎年化效益的同時,還可以將 GUSD 用於參與 Gate Launchpool 的流動性挖礦,獲得額外效益。

近期一些 GUSD 礦池的年化報酬率表現十分亮眼:AVNT 礦池達 16.32%,U 礦池達 16.85%,BOT 礦池達 16.07%。

這種「基礎效益 + 挖礦效益」的雙重效益模式,讓 GUSD 在穩定幣賽道中形成了獨特的差異化優勢。用戶質押 GUSD 既可以獲得原有 4.4% 的年化效益,還能額外獲得項目代幣獎勵。

03 多元應用場景:全生態整合的優勢

GUSD 已深度整合到 Gate 的生態系統中,拓展了多種應用場景,遠超普通的理財產品。

  • 交易與支付:Gate 已上線了包括 GUSD/USDT、BTC/GUSD、ETH/GUSD 在內的多個交易對,用戶可直接使用 GUSD 購買其他加密貨幣。
  • 保證金抵押:GUSD 可作為統一保證金帳戶的抵押品,用戶在進行槓桿交易時,可以使用 GUSD 作為抵押品,在不犧牲效益的前提下提升資金利用率。
  • 跨鏈流通:通過 Gate Bridge,用戶可將 GUSD 在以太坊、Arbitrum、BNB Chain 等多鏈間自由流通,實現跨生態支付與資產管理。

這種全方位的生態整合,讓 GUSD 不再是簡單的價值存儲工具,而成為了 Gate 生態中的金融樞紐。

04 透明度與安全性:構建信任的基石

在加密市場,透明度與信任是用戶最為關心的問題,GUSD 在這兩方面做出了明確承諾。

Gate 承諾在產品頁面公開儲備金證明,展示由託管銀行或合作機構出具的證明文件。

所有 GUSD 的發行都將有足額真實世界資產作為支撐,並接受公開驗證,確保資產的透明與安全。

在贖回機制上,GUSD 提供了靈活選擇。用戶可以選擇標準贖回(0.05% 手續費,D+3 日內到帳)或快速贖回(0.1% 手續費,10 分鐘內到帳)將 GUSD 換回 USDC。

05 行業意義:重塑穩定幣競爭格局

GUSD 的出現在穩定幣市場中代表了價值邏輯的重寫。

穩定幣市場的競爭已從「規模」與「合規」轉向「應用場景」與「效益模式」。GUSD 的「雙重效益」模式正是這一轉變的典型代表,它不再僅僅是一種交易媒介,而成為了一個兼具穩定性與成長性的資產類別。

GUSD 也是 RWA(現實世界資產)代幣化趨勢的重要實踐。它成功將美國國債這類傳統資產以加密憑證的形式引入鏈上,為未來更多類型的傳統資產上鏈提供了參考框架。

隨著 GUSD 鏈上供應量突破 1.68 億美元大關,市場已經用真金白銀投下了信任票。

未來展望

官方數據顯示,GUSD 的鏈上供應量已突破 1.68 億美元,顯示出市場對這類「可增值穩定幣」的強烈需求。

未來幾個季度,穩定幣市場大概率會呈現「多極化」格局:USDT 繼續依靠全球流動性優勢佔據第一;USDC 在合規與機構市場維持地位;而 GUSD 等新興穩定幣則可能在效益疊加等細分賽道找到突破口。

對於正在尋找波動性市場避風港的投資者而言,GUSD 提供了一個既能參與加密市場成長,又能享受傳統金融穩健效益的兩全選擇。

GUSD-0.02%
USDC0.03%
AVNT12.56%
BOT3.31%
查看原文
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,僅供參考(非陳述或保證),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,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。詳見聲明
  • 讚賞
  • 留言
  • 轉發
  • 分享
留言
0/400
暫無留言
交易,隨時隨地
qrCode
掃碼下載 Gate App
社群列表
繁體中文
  • 简体中文
  • English
  • Tiếng Việt
  • 繁體中文
  • Español
  • Русский
  • Français (Afrique)
  • Português (Portugal)
  • Bahasa Indonesia
  • 日本語
  • بالعربية
  • Українська
  • Português (Brasil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