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ate 廣場「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」開啓:入駐廣場,瓜分每月 $10,000 創作獎勵!
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,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,只要積極創作,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、Gate 精美週邊、流量曝光等超 $10,000+ 豐厚獎勵!
參與資格:
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👇
1️⃣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
2️⃣ 單一平台粉絲 ≥ 1000(不可多平台疊加)
3️⃣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
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👉 https://www.gate.com/questionnaire/7159
✍️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:
🎁 獎勵一: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$5,000 獎池
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。
首月發首帖(≥ 50 字或圖文帖)即可得 $50 倉位體驗券(限前100名)。
🎁 獎勵二: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$1,500 USDT
每月發 ≥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,根據發帖量、活躍天數、互動量、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。
🎁 獎勵三:連續活躍創作福利
連續 3 個月活躍(每月 ≥ 30 篇內容)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!
🎁 獎勵四:專屬推廣名額
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。
🎁 獎勵五: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
【推薦關注】資源位、“優質認證創作者榜”展示、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,多重曝光助你輕
未來家務好幫手?Clone Robotics 打造「最接近人類」仿生機器人 Protoclone
一家位於波蘭的新創企業 Clone Robotics 憑藉其 AI 仿生技術,在眾多機器人產業中脫穎而出,並成功打造出目前被譽為「世界上解剖學最精確」的機器人「Protoclone」。這款具備超過 1,000 條人造肌肉和 206 塊人工骨骼的仿生機器人,正開啟人機協作的新紀元。
Nature spent 3.8 BILLION years perfecting human anatomy.
Boston Dynamics ignored it. Tesla dismissed it.
But Clone Robotics copied it — creating 1,000+ synthetic muscles, 206 bones, and tendons that work EXACTLY like yours.
Here’s why it changes everything about robotics : pic.twitter.com/2Fi9zYjaFS
— Ole Lehmann (@itsolelehmann) April 19, 2025
突破極限:仿生設計重新定義機器人肉身
與現有的或跑酷型機器人 (波士頓動力) 或特斯拉的 Optimus 原型不同,Clone Robotics 走上了一條仿造人類解剖結構的創新之路。
Clone Robotics 官網顯示,Protoclone V1 搭載了以下核心技術:
1,000多條人造肌肉:使用 Clone 獨創的 Myofiber 技術,這些水動力肌肉比人類肌肉快 30%,反應時間低於 50 毫秒。
206 塊人工骨骼:與人類骨骼數量完全相同,並配有仿真關節、韌帶和結締組織。
500 個感測器:包括 320 個壓力傳感器、70 個慣性傳感器,以及 4 個深度攝影機等,提供精確的環境感知能力。
超高自由度:上半身單獨擁有 164 個自由角度,整體超過 200 個立體自由度,實現接近人類的靈活動作。
精密且複雜的組成,讓這款機器人能執行極高精細度的動作,例如接球或舉重,其單手舉重能力高達 30 公斤,是市場上同類產品的 60 倍。
從車庫到國際舞台:波蘭新創逆襲記
談到 Clone Robotics 的起源,該公司由三位工程師創辦在 2021 年創立於波蘭,起初完全依賴自籌資金。隨著技術的穩定成熟,該公司善用波蘭的低成本優勢,將業務擴展至華沙與美國加州的矽谷區域。
結合波蘭工程實力與美國創投資源,目前該公司已獲得包括 Pioneer Fund、Tango 與 Wikus Ventures 的投資,並完成 Seed VC-II 輪融資。
據悉,Protoclone V1 將在 2025 年底開放預購,首批限量生產 279 台,售價約為 2 萬美元。
(人形機器人產業變天?中國供應鏈制霸,美國恐陷關稅競爭困境!)
攻克機器人最大難題:高精確動作與靈巧性
即便目前市面上的業務用機器人擅長搬運與重複性任務,但在家務與日常操作上的表現仍有巨大缺口,而 Clone Robotics 的仿生技術便彌補了這個空白,Protoclone 現已能自主完成如擺設餐桌、倒水或摺衣服等細緻任務:
精密的肌肉骨骼特性,讓它不僅在工業場景中具備潛力,更在智慧家庭與個人助理領域展現龐大應用價值。
換句話說,Clone Robotics 的技術不僅是工程突破,也可能成為勞動力短缺問題的解方。Protoclone 未來有潛力成為家務、長照、醫療與客戶服務的助力。
當其能進一步發展語音與情境理解功能時,將真正邁向「智慧助理」的新世代,成為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工具。
(方舟 2025 大趨勢報告:AI 自駕車與機器人市值可達 60 兆鎂,比特幣和穩定幣將快速崛起)
前方仍有挑戰,但未來可期
儘管 Protoclone 目前仍需懸吊支撐,無法自主行走,腿部與移動系統仍在研發中。但 Clone Robotics 已展現其仿生技術的可行性與潛力。
整合超過 1,000 條肌肉與 500 個感測器本身就是一大工程挑戰,對資源有限的新創企業來說更是艱鉅。然而,這項來自波蘭的創新或許正在引領全球機器人技術進入新的轉折點,讓歐洲成為技術革命的下一個主舞台。
這篇文章 未來家務好幫手?Clone Robotics 打造「最接近人類」仿生機器人 Protoclone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。